Menu

Salesian Cooperators

header photo

天主教英漢袖珍辭典

依所查單字字頭選取:  

A

B

C

D

E

F

G

H

I

J

K

L

M

N

O

P

Q

R

S

T

U

V

W

XYZ

《天主教英漢袖珍辭典》由主徒會恒毅月刊社出版, 2001 年元旦。此處為原書之半, 另一半為漢英索引和其他重要附錄。


A

AAS :教廷公報;宗座公報。全名是 Acta Apostolicae Sedis 。

abba ( L. ):阿爸;父;父親:耶穌對天父的稱謂,表示關係密切。

abbacy, territorial :自治會院區。詳見 abbot 。

abbas ( L. ):隱修院院牧(長)。同 abbot 。

abbe ( Fr. ):神父;司鐸:原為法文,用於稱呼教區神父或昔日已剪發( tonsure )而未晉鐸的聖職人員;全稱是 Monsieur l'abbe 。

abbess :女隱修院院長:(本篤、熙篤等)女修會院長的專稱。男隱修院院長為 abbot 。

abbey :隱修院:依教會法所建立的獨立會院;若干會士聚在一起,與外界隔離,在會院內一同祈禱和工作,共度團體獻身生活。例如香港大嶼山的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於 1999 年 9 月 5 日 升格為院牧級隱修院( abbey ),由中國教會史上首任院牧 abbot 江恩澄領導。參閱 abbot 。

abbey nullius :聖座直轄隱修院。參閱 abbot 。

Abbey of St. Jerome for the Revision and Emendation of the Vulgate :訂正通俗(拉丁文)聖經本之聖業樂修院:于 1932 年由教宗碧岳十一世成立,為宗座永久性委員會之一。

abbot :隱修院院牧(長):源自阿拉美語,意為「父親」,為本篤會和熙篤會等隱修院的院牧(長)。包括男隱修院之院牧(長)職務、尊位、權利、特權、管區、任期。為終身職,由全院會士投票選舉產生,但可退休或辭職。中華民國前外交總長陸征祥曾晉升為比利時聖安德隱修院之院牧。依據新法典,院牧(長)能夠因特殊環境,接受教宗委託,以牧人身份管理某一地區的天主子民,一如教區主教,其管區稱為自治會院區 territorial abbacy (法典 370 )。

abbot, titular :名譽隱修院院牧(長);領銜隱修院院牧(長)。

abbot general :總院牧(長):遵守相同規則的男隱修院之首長。

Abdia(s) :亞北底亞書;俄巴底亞書(基):為舊約最短的先知書,僅 21 節;又名 Obadiah ;大約寫于紀元前 586 年,預言以色列復興和厄東滅亡。

abdication :辭職;讓位:指聖職人員的辭職、讓位。

abduction :誘拐:教會法典婚姻限制之一(法典 1089 )。

abjuration of heresy : (1) 宣誓拒絕異端;宣誓放棄異端。 (2) 歸正宣誓。同 Oath of abjuration 。

ablution :洗手禮;洗滌禮;洗淨;淨身;齋戒沐浴:指在宗教禮儀中,表示內心滌除罪汙。

abnegation :克苦;克己;自我節制;捨棄;拒絕。

abomination of desolation :廢墟的可憎:指耶路撒冷聖殿(於西元前 168 年)被 Antiochus Epiphanes 的褻瀆,以及(於西元 78 年)被羅馬的佔領。

abortion:墮胎;人工流產:指以人為的方式終止懷孕過程的行為。人受孕之初就有不可剝奪的天賦生存權;故意墮胎與殺人無異,嚴重違反道德律。

Abraham :亞巴郎;亞巴辣罕(基):他因堅信天主的話奉命離開家鄉,來到福地,蒙天主祝福成為一個大民族-以色列人的始祖(創十二 1-3 ),而他蒙受的祝福經由他的後裔默西亞、耶穌基督普及于萬民。

abrenuntio ( L. ):棄絕;(聖洗)誓願:領洗時棄絕魔鬼的誓言。

absolution : (1) 赦罪:指赦免良心、道德上的罪過 sins (若廿 22-23 ;法典 965-986 )。 (2) 告別禮:指昔日亡者彌撒後所舉行的告別禮,為亡者祈禱儀式之一,現已廢除。

absolution, formula of :赦罪經:和好(告解)聖事中,聽告解的司鐸代表耶穌,赦免懺悔者的罪過時所誦念的經文。

absolution, general :集體赦罪:在特殊情形下,如有死亡危險或嚴重需要,而無法個別告明時,可以集體方式同時赦免眾多懺悔者之罪過(法典 961 )。

absolution, public :公開赦罪:亦即在會眾面前赦罪,乃古代教會赦罪的方式。

abstinence : (1) 小齋;齋戒:為使教友清心寡欲、克己苦身、補贖罪過,以紀念耶穌苦難,教會規定小齋日禁食飛禽走獸之肉,但對魚蝦類則不禁止(法典 1249 , 1251-1253 )。 (2) 節食;禁酒;禁欲;節制。

abuse :濫用;妄用;誤用:指濫用特權、職務,收受賄賂等有虧職守之行為。

abyss : (1) 深淵:舊約用語。 (2) 混沌;洪荒。 (3) 古聖所;陰間;陰府;地獄;靈薄獄( Limbo 之音譯):古代善人死後等候耶穌救贖的臨時收容所,為新約用語。 (4) 地獄:魔鬼和受罰的惡人所在地(住所)。

A.C. ( L. ):紀元前;西元前;耶穌降生前:拉丁語原字為 Ante Christum 在基督前,今多用英語 B.C. ,亦即 Before Christ 。

Academy of Science, Pontifical :宗座科學院;教廷科學院。詳見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 。

acatholicus ( L ):非天主教徒;教外人。

accessory to another's sin :犯罪從犯:指協助他人犯罪。

accomodation :適應。詳見 inculturation 。

accomplice :共犯。

acolyte : (1) 輔祭職。 (2) 四品職位:為教會四小品中的最高級,現已取消。其職務為在彌撒中輔祭,即從旁協助司祭舉行禮儀。 (3) 輔祭人員:(尤指)執燭者,無品級之男女教友也可擔任。拉丁文稱作 acolythus 。

act :公報;法令;文件;案件;實現;行為。拉丁文稱作 acta 。

act moral :倫理(道德)行為。詳見 moral act 。

act religious :宗教行為。詳見 religious act 。

acta ( L. ):公報;行為。同 act 。

Acta Apostolicae Sedis ( L. ):宗座公報;教廷公報:其前身為阿汪吉尼( Pietro Avanzini )於 1865 年所創辦的私人刊物- Acta Sanctae Sedis ; 1908 年由教宗碧嶽十世改為官方公報。教會普通法的頒佈,除因特別情形而另訂方式外,均在宗座公報刊出,並在公佈滿三個月後生效-除非另有規定(法典 8 )。該公報以拉丁文出版,縮寫為 AAS 。

Action, Catholic : (1) 公教進行會。 (2) 公教進行運動。詳見 Catholic Action 。 [ 按公教為天主公教之意 ]

activity, human and cultural :人類文化與活動。

Acts of the Apostles :宗徒大事錄;使徒行傳(基):乃新約的第五卷,為聖史路加所著,記載西元 30-67 年初期教會所發生的事蹟。

actual grace :寵佑;現行聖寵;實際聖寵:助人為善的恩寵。

actual sin :罪行;本罪;現行罪:指人明知、故意違反天主誡命之行為,包括思想、言語、行動或疏失;與習慣罪 habitual sin 相對照。

A.D. ( L. ):西元;紀元;主曆;耶穌降生後:為拉丁語 Anno Domini 的縮寫。

Ad Gentes Divinitus ( L. ):《教會傳教工作》法令:梵二大公會議文獻之一( 7.12.1965 )。縮寫為 AG 。

ad hominem, argumentum ( L. ):人身攻擊的論證:對人之弱點所作主觀的(偏差)論證。

ad limina ( L. ):述職: limina 拉丁語是「門檻」,意即到宗徒聖伯鐸和聖保祿墓的門檻,全稱是 ad limina Apostolorum ,引伸為主教對教宗的述職。按教會法規定,全球主教輪流每五年應赴羅馬述職一次,並呈交教務報告(法典 399 )。

ad majorem Dei gloriam ( L. ):愈顯主榮:為耶穌會創辦人聖納爵.羅耀拉( St. Ignatius de Loyola )慣用的座右銘,簡寫為 A.M.D.G. 。英文作 to the greater glory of God 。

ad multos annos ( L. ):高?:對(主教、上司)祝賀、恭維之詞。

Adam ( L. ):亞當:人類始祖和代表,原意指「人乃屬於土的受造物」。創世紀陳述了天主創造亞當和厄娃的事實,但並未涉及創造的細節。

adaptation :適應;入境問(隨)俗:天主和教會是屬於全人類的,教會經由本土化,使福音的真理在不同的文化中得以發芽、滋長、開花、結果。譬如教會禮儀用的語言由拉丁文改為當地通用的語言,便是本地化的起步。參閱 inculturation 。

Adeste Fideles ( L. ):「普天下大欣慶」:是十八世紀的拉丁文聖誕歌,見於威德( John F. Wado )的聖歌集 Cantus Diversi ,作者不詳。英譯為 O Come, All Ye Faithful 。基督教譯作「萬民頌揚」,聖詩集譯為「齊來忠誠歡欣得勝諸聖眾」。

adjuration :宣誓: (1) 呼神立誓以證所言或所行非虛。 (2) 洗禮時的信仰誓言。

administration, apostolic :宗座署理區:某地區(教友)因特殊、重大理由而未成立教區,委託宗座署理 apostolic administrator 以教宗名義治理之,稱為宗座署理區(法典 371 )。

administration of Sacraments :施行聖事;舉行聖事。又可稱 celebration of Sacraments 。施行人稱 minister ,與領受人相對稱。

administrator, apostolic :宗座署理:為教宗所委任治理某地區的主教(或司鐸)。詳見 administration, apostolic 。

admonition :勸言;訓誡。

Adonai ( Heb. ):主;上主;我主;君王;阿道納依(音譯):舊約時代對雅威(耶和華)、天主的稱謂。

adopted children of God :天主的義子。

adoption :領養;立嗣。拉丁文稱作 adoptio 。

adoptionism :義子論;嗣子說;繼承說:為基督學之異端,主張基督的雙重子性:從神性而言,祂是天主的親生子 natural son ;從人性而言,祂只是天主的義子 adopted son 。

adoration :欽崇;崇拜;朝拜;禮拜:世人經由言語和行動,對全能、全善、偉大、無限、榮耀的天主所表現的最高之崇敬和服從。單獨對天主而言,拉丁文稱作 adoratio 或 latria 。至於對天使、聖人的敬禮則稱為 veneration 或 dulia 。而對聖母則稱特殊敬禮,拉丁文稱作 hyperdulia 。可參閱 veneration 。

adoration, perpetual :永拜聖體;經常朝拜聖體:將聖體自聖體櫃中請出,供於祭臺上接受信眾朝拜,稱之為明供聖體。有些團體(如修會)每天明供聖體,並有修士、修女、教友按時輪流朝拜。

Adoration of the Cross :朝拜十字架(苦像):尤指聖周星期五,紀念耶穌受難禮儀中對十字架之朝拜。嚴格的說,應為敬禮十字架 Veneration of the Cross 。

Adoro Te devote ( L. ):「我今虔誠朝拜」;「我虔誠欽崇禰」:乃朝拜聖體的聖歌,為聖道茂.阿奎納( St. Thomas Aquinas )所作。

adultery :通姦:指夫妻一方或雙方,與第三者發生性關係(外遇)。

advent : (1) 將臨期:耶穌聖誕前四周的準備期,以便迎接耶穌的來臨。將臨期第一主日為教會禮儀年的開始。 (2) 再臨:基督第二次來臨。拉丁文作 adventus 。

Advent of Christ :耶穌來臨:一般指世界末日時,耶穌第二次來臨審判世人。而耶穌第一次來臨是指祂(兩千年前)在巴勒斯坦降生成人、傳佈福音、救贖世人。

advent wreath :將臨期花環;將臨圈:是由冬青樹或其他樹葉所作的花環,附有四支蠟燭;將臨期在聖堂彌撒中或家中(晚餐時)點燃;將臨期第一主日點一支,第二主日點兩支,以此類推。到耶誕節時,將此花環置於聖誕像前。此風始自民間預備迎接耶誕節之用。

Adventism :再臨派;複臨派;安息日教派:基督新教派之一,主張基督即將再臨。十九世紀米勒( William Miller 1782-1849 )倡行於美國,其中以基督複臨安息日會 Seventh Day Adventists 教徒最多。

advocate :辯護者;護慰者;保護人;師保: (1) 指基督 ( 若壹二 1 )。 (2) 指天主聖神(若十四 16 )。

Advocate, Devil's :魔鬼的辯護者;列品調查員:基於調查萬分仔細,毫不含糊,故名。詳見 Advocatus Dei 。

Advocate of God :信仰維護者。詳見 Advocatus Dei 。

Advocatus Dei ( L. ):信仰維護者;列品調查員;列聖調查審問推事;魔鬼的辯護者:教會在聖人列品案件進行時,指派專人,專司調查被列品者之言行及所顯之靈跡。俗稱為 Devil's Advocate ,直譯為魔鬼的辯護者,拉丁文稱作 Advocatus Diaboli ;基於調查萬分仔細,毫不含糊,故名。又稱作 Advocatus ( Promotor ) Fidei 或 Dei 。英文稱為 Advocate ( Promoter ) of Faith / God 。

Advocatus Diaboli ( L. ):魔鬼的辯護者。詳見 Advocatus Dei 。

affusion :倒水禮;注水禮:在額頭倒水的洗禮方式(之一),天主教慣用此方式。

afterlife :來生;來世:指人雖死卻仍存在的生命現象。善人的來世指(受造界)在面對天主聖三中,走向圓滿境界。

agape ( Gr. ): (1) 聖餐;愛筵;主宴;聚會:指初期教會所舉行的社交及宗教聖餐,以紀念耶穌的最後晚餐。原字為希臘文。 (2) 靈性之愛:指天主對人之愛、信徒間的兄弟姊妹之愛。詳見 love 。

age, canonical :教會的法定年齡:未滿七歲者為嬰兒,七歲至十八歲者為未成年人,滿十八歲者為成年人(法典 97 )。教會法規定:滿十四歲者應守小齋,滿十八歲至五十九歲者應守大齋(法典 1252 )。結婚的最低年齡,男子應滿十六歲,女子應滿十四歲(法典 1083 )。男女修會會士發暫願需滿十八歲,發永願需滿廿一歲(法典 656-658 )。晉鐸需滿廿五歲(法典 1031 )。晉牧(主教)需滿卅五歲(法典 378 )。

age of discretion :理智年齡;懂事年齡:指能分辨是非、善惡的年齡。教會通常以幼童七歲為理智年齡(法典 11 )。這些幼童有參與彌撒、辦告解、守小齋等義務。又稱 age of reason 。

age of reason :理智年齡。詳見 age of discretion 。

agenda :議程;禮儀;通告。

Ages of Faith :信仰世紀;信仰時代:歷史家稱以基督信仰原則形成歐洲社會的中世紀。

Aggai :哈蓋書;哈該書(基):舊約先知書。哈蓋生於紀元前六世紀,為舊約十二小先知之一,鼓勵百姓重建耶路撒冷聖殿。書為其弟子所寫,成于紀元前 520 年左右。又稱 Haggai 或 Aggeus 。

Aggeus :哈蓋書。同 Aggai 。

aggiornamento ( It. ):現代化運動;革新運動:為教宗若望廿三世在梵二期間,為讓教會適應現代世界潮流所提倡的運動,用意是打開教會窗戶,好讓新鮮空氣(思潮)進來。

agility :神速:肉身復活後行動快捷、來去自如,乃四大奇恩之一。其他三奇恩為:神光、神透、神健。詳見 brightness 。

Aglipayan Schism :菲律賓獨立教會:菲律賓國阿裏白神父( Gregorio Aglipay )於 1902 年所創的裂教。

Agnosticism :不可知論(主義):主張理智不能認識天主的存在及其屬性的理論,自認對天主的存在難以確定。

Agnus Dei ( L. ):天主的羔羊: (1) 指基督。 (2) 「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」頌,彌撒經文中常引用。 (3) 教宗祝聖的天主羔羊蠟像(蠟牌)。英文稱為 Lamb of God 。

Agnus Dei Paschalis ( L. ):逾越節羔羊。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,救贖了世人,就像以色列子民出離埃及時,經由逾越節羔羊的血獲得解脫一樣。

Agony in the Garden :耶穌山園祈禱:參閱瑪廿六 36-46 。玫瑰經的痛苦一端特別紀念耶穌山園祈禱時的身心痛苦情景。

alb :長白衣;大白衣:為彌撒及其它禮儀中聖職人員所穿的白長袍。 alb 出自拉丁文 albus 白色。

Albigensianism :亞爾比學說;亞豔根派:指中世紀法國南部所興起的亞爾比(皮)學說,主張宇宙有善、惡二原則的二元論。

All Saints, feast of :諸聖節;萬聖節(基):人類所知的天朝聖人非常有限,為免遺珠之憾,教宗博義四世( 608-616 )於西元 608 年將羅馬之萬神廟( Pantheon )獻給聖母及全體殉道者。教宗國瑞四世( 827-844 )於 834 年訂十 一月一日 為諸聖節,通令普世教會特別紀念並恭敬所有已升天的聖人、聖女。英國稱為 All Hallows 。

All Souls' Day :追思已亡日;亡人節;萬靈節(基):是隱修院院長聖奧迪洛( Odilo )於 998 年首先在其所屬隱修院提倡、後來推展成為普世教會的敬禮,於每年十 一月二日 舉行追思已亡日,特別為逝世(信徒)的靈魂祈禱,現已納入教會禮儀中。教宗本篤十五世特准神父當天可為亡者舉行三台(次)彌撒。中國除此日外,每年清明節教會也特別舉行追思祖先的儀式和祈禱(彌撒)。

Allah :阿拉;天主;上主:回教徒對造物主、天主的(阿拉伯文)稱呼。這個一神的宗教(回教)接受以色列的天主,亦即上主的稱呼。

allegory :寓意;寓言:是用象徵的形式描寫抽象的事理,而寓意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扮演一個指定的角色。

Alleluia ( Heb. ): (1) 阿〈亞〉肋路亞;哈利路亞(基):希伯來語原意是:「你們讚美雅威吧」,意即讚美天主。 (2) 讚美天主:是充滿歡樂和感恩的頌詞,在聖詠、聖詩、祈禱、證道中經常出現。又稱 Halleluiah 。

Alma Redemptoris Mater ( L ):大哉救主之母;萬福慈親:讚美聖母的古老歌曲。英文為 loving mother of the Redeemer 。據說是由本篤會隱修士撰于西元 1050 年,乃每日夜禱結束時所誦聖母對經之一。

Almighty, the :全能者:指全能、全知、無所不在的天主。

almsgiving :施捨;救濟;(行)哀矜;佈施;捐獻:救助有需要的人是遵守愛的誡命,也是最後審判的標準。又可簡稱 alms 。

Alpha and Omega ( Gr. ):始和終;原始與終結;阿耳法和敖默加:為希臘字母表之首尾兩字母「 Α 」和「 Ω 」;教會以此兩字母來代表天主,因祂是一切世物的起始與終結(默一 8 ),聖史若望並用以指稱基督(默廿二 13 )。

Alphonsus Liguori, St. :聖雅風.力格裏:義大利倫理學家, 1732 年創立贖世主會。舊名聖亞豐索。

altar :祭台;祭壇;聖壇:舉行彌撒祭獻之台或桌。教會初期,因多在殉教者墓上舉行彌撒,故通常在祭台正中的聖石內藏有殉教者骨骸,稱之為 altar stone 。舉祭時點燃蠟燭,並鋪以白色祭臺布 altar cloths 。祭台之拉丁文是 altare (參閱法典 1235-1239 )。

altar, main :正祭台;大祭台:昔日教堂中央的主要祭台,四周設有若干次要祭台 side altar 。照教會新規定,教堂中只許有一個(正)祭台。

altar, side :次要祭台;偏祭台:昔日教堂兩側的祭台;與正祭台 main altar 相對照。

altar boys :輔祭童;輔祭者:舉行彌撒時的輔助者。昔日多由男孩(或成年人)擔任,今日女性也能輔祭。又稱 server 。

altar bread :面餅;祭餅:舉行彌撒時,用以成聖體的圓形無酵麥面餅。又稱 wafer bread 。

altar cards :經牌:昔日彌撒中,祭臺上所放的卡片,上面印有彌撒常用的經文。

altar cloths :祭臺布;臺布:舉行彌撒時,鋪在祭臺上的白(麻)布。

altar stone :聖石:祭台正中所鑲的石塊,如書本大小,其中藏有殉教者的骨骸;現已非必要。

alter Christus ( L. ):基督第二;基督替身:多指聖職人士,近亦用以指一般教友。

ambo :讀經台:早期設在祭台旁用以宣讀聖經或講道之台,亦作 ambon 。同 lectern 。

Ambrose, St. :聖安博:義大利米蘭教區主教,聖師之一,曾協助聖思定皈依。舊名盎博羅削。

Ambrosian Rite :安博禮:為義大利米蘭教區所沿用的禮儀,據說由聖安博主教創于第四世紀。十六世紀再由聖嘉祿樞機重整,使用至今。

ambry :聖油櫃:通常設於教堂牆壁中,用以貯存聖油;亦可寫成 aumbry 。

Amen ( Heb. ): (1) 阿門;亞孟;贊成;但願如此:希伯來語,意即願禱中所求都能獲得,多用於祈禱之結尾。 (2) 鄭重的;實實在在的:在福音中耶穌警告人時的慣用語。

Americanism :美國主義:指十九世紀末,歐洲人士指責美國教會的一些非正統之思想而言。

amice :方領巾;領布;方領;肩衣:方形附有兩條長帶的白麻布,為昔日舉行彌撒所穿祭服的第一件;梵二後很少使用。拉丁文稱作 amictus 。

amor ( L. ):愛。英文稱作 love 。

Amos, Book of :亞毛斯書;阿摩司書(基):舊約小先知書之一;亞毛斯生於紀元前八世紀,他責斥人民的罪惡、預言北國的滅亡、也預言默西亞王國的來臨和萬民的歸正。

amula ( L. ):酒水壺;酒水瓶:舉行彌撒時盛酒和水的容器。英文稱 cruets 。

Anabaptist :重洗(禮)派;再洗派(教徒): 1524 年在德國倡行的基督新教派之一,主張只有成人始得受洗;凡自幼受洗者皆須再受洗。

analogy :類比:表示相似、對比的意思,是將一個概念用在不同的領域上。無限的造物主,將自己啟示給有限的受造物,而人經由類比、揣摩,在天主的吸引下,努力嘗試瞭解天主的事理,進而與天主密切共融。

anamnesis (Gr.) :紀念禱詞:彌撒中紀念耶穌死而復活奧跡的禱詞、經文。

anaphora ( L. ):感恩經:乃彌撒最重要的祈禱文,包括成聖體、成聖血、領聖體等。

anathema ( L./Gr. ): (1) 絕罰。詳見 excommunication 。 (2) 譴責異端;詛咒。

anchor cross :十字錨:錨是希望的象徵,尤指永遠的天堂;錨的圖形上方加一個十字,稱為十字錨,象徵基督的十字架-早期基督徒受迫害的暗記,用來逃避迫害者的追蹤,在羅馬地下墓穴 (catacomb) 中到處都可見到十字錨圖形。

anchorite :獨修者;隱士;隱修士:指那些遠離世俗,專心度祈禱、工作、補贖生活的基督徒,盛行於三、四世紀的敘利亞和埃及(之曠野)。與 anchoret 同。

angel :天使;奉遣天使;天神;善神:天主所造的精神體;聖經曾多次提及。 Angel 源于希臘文 angelos ,意為使者;若嚴格區分:被派遣時為「天使」,按本性則為「天神」。參閱 archangel 。

angel, guardian :護守天使;護守天神:天主為每一個人所指派的守護者(瑪十八 10 ),每年十月二日為護守天使紀念日。

Angelic Doctor :天使博士;天使聖師:十三世紀大神哲學家聖道茂.阿奎納( St. Thomas Aquinas )的尊稱;著有《神學集成》 Summa Theologica ; 1567 年教宗碧岳五世封他為天使博士。

angelic hymn, the :天使之歌;光榮頌;「天主在天受光榮」頌:指彌撒中所誦(唱)的光榮頌;拉丁文為 Gloria in Excelsis Deo ;又稱大榮福頌或聖三光榮頌,前兩句是天使向牧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:「天主在天受光榮,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」(路二 14 )。可參閱 doxology 。

Angelic Salutation, the :聖母經:系由天使問候聖母的話、表姐麗莎讚頌聖母的話(路一 28 , 42 )、以及十六世紀教會所附加的祈禱文所組成。語體譯文為:「萬福瑪利亞,你充滿聖寵!主與你同在。你在婦女中受讚頌,你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。天主聖母瑪利亞,求你現在和我們臨終時,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。阿們」。文言譯文見 Hail Mary 。又可稱 Angelic Salutation 天使問候。

Angelicum, the : (1) 天使大學:中世紀道明會創辦於羅馬, 1910 年改今名,以紀念聖道茂。 (2) 天使大學學報。

Angelology :天使學;天神學。

angels, fallen :墮落的天使;魔鬼:有些天使,因抗拒天主的命令而失掉天主的恩寵-不能在天堂與天主共享福樂,變成了魔鬼,墜入萬劫不復的地獄。

Angelus ( L. ):三鐘經:教堂於晨、午、晚鳴鐘,提醒教友紀念耶穌降生救世的奧跡(參閱路一 26-38 ;路二 1-14 )。 Angelus 為該拉丁祈禱文之首字,意為天使。其禱詞是:「上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,她因聖神受孕」、「我是上主的婢女,請照禰的話,在我身上完成」、「天主聖言降生成人,居住在我們中間」。每句中間均誦一遍聖母經,並鳴鐘一次,共三次,故稱三鐘經。最後誦:「天主聖母請為我們祈求,使我們堪受基督的恩許。請大家祈禱:天主,懇求禰廣施恩寵。我們藉天使的傳報,得悉禰  的聖子降生成人,求禰因祂的苦難和十字聖架,使我們獲享復活的光榮。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。阿們」。

Anglican Church :安立甘教會;英國國教:又稱 Anglicanism ,是英王亨利八世脫離天主教時,於 1534 年所創始的獨立教會。

Anglo-Catholicism : (1) 英國國教高派教會主義。 (2) 安(盎)格魯大公教會教義。

anima ( L. ):靈魂;魂;精神。英文稱 soul 。

Anima Christi ( L. ):基督的熱情;基督的靈魂:紀念耶穌苦難的祈禱文,自十四世紀即已流行。

animals in Church art :教會藝術中的動物:早期用在教會藝術中,具有象徵性的動物,如魚、鹿、羔羊等。

anniversary Mass :周年彌撒;紀念彌撒: (1) 指亡者的逝世周年彌撒。 (2) 指任何紀念性的彌撒,如結婚銀慶等。

Anno Domini ( L. ):主曆;西元;紀元;耶穌降生後:拉丁語原文為主曆,縮寫為 A.D. 。

annual Communion :四規聖體;教規聖體:按聖教四規的第三條規定,所有信徒,在初領聖體後,有責任每年至少應領聖體一次,通常在復活期內履行(法典 920 )。

annual Confession :四規告解;教規告解;四規神工:按聖教四規的第三條規定,凡達到辨別能力年齡的信徒,皆有責任至少一年一次誠實告明自己的重罪(法典 989 )。

Annuario Pontificio ( L. ):教廷年鑒:由教廷國務院以義大利文發行,每年一冊,共兩千餘頁,其中詳列歷代教宗、世界各國之樞機主教、總主教、主教、教廷各部會首長、各宗座直轄修會首長等詳細之資料,以及有關教會的各種統計。 1716 年創刊,初名 Notizie 消息、報告, 1860 年採用今名。 1870 年因義大利軍隊佔領羅馬而停刊。 1872 年復刊,改名為 Catholic Hierarchy 天主教聖統,由梵蒂岡印刷局發行。 1912 年恢復今名。 1924 年成為教廷官方年鑒,為天主教重要官方資料。

annulment :無效聲明:教會宣佈婚姻無效的正式聲明。

Annunci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:天使報喜;聖母領報;預報救主降生:佳播天使向瑪利亞預報救主基督降生(路一 26-38 )的奧跡。早在第四世紀初葉,納匝肋聖母領報大殿遺址中,就明顯證實聖母領報的敬禮已成慣例;而羅馬於第七世紀開始,每年三月廿五日慶祝聖母領報節,一直沿用至今。

anoint :傅油;敷油;擦聖油;膏油:聖事中的敷抹(傅)油行動。同 unction 。

Anointing of the Sick, Sacrament of the :病人傅油聖事;病人聖事;終傅聖事(舊稱):七件聖事之一,司鐸用聖油敷抹病人,並誦念規定經文,藉以將病人託付給基督,求祂賜與安慰和拯救(法典 998 )。因此教友病重時,應請神父傅(敷抹)聖油,使之增加恩寵,赦免罪過,並減輕其精神及肉體方面的苦痛,有時也會恢復病患之健康(雅五 14-15 )。舊稱 Extreme Unction 。

anonymous Christians :無名基督徒;匿名基督徒:指那些尚未認識或信奉基督的人,只要具有誠意,也憑良心作事,就視同對基督懷有隱含的信仰,因而亦可與基督徒一樣獲得救恩。

anthropomorphism : (1) 擬人論:把神明人性化之謂。在教會內,指用人的形象和特性來描繪天主的屬性;亦即勉強用人有限的智慧去描繪無限的天主:如繪聖父為一老者,或曰天主行走、發怒等(創三 8 )。 (2) 神人同形、同性論:此一宗教理論,強調個人的宗教經驗,相信神靈附在人的靈魂內,兩者變為一體。此種理論完全以人為中心,忽視了人為天主子女的事實。

Anthropos : (1) 人類學。 (2) 民俗學志:輔大聖言會曾出版以此為名的雜誌。

anthropotheism :人神一體說;人神同化說。

antichrist :假基督;假救主;反基督:意指相反天主的惡勢力出現。教友應提高警覺,向黑暗勢力作戰。詳見若望壹書(二 18 ;四 3 )及聖保祿書信(得後二 3-12 )。

anticipate :預誦;預先誦念;提前舉行:譬如主日的彌撒可提前在週六晚舉行;日課經的「誦讀」部分,可提前於前一天的晚間誦念。

anticlericalism : (1) 反聖職主義;反教權主義。 (2) 反宗教主義:抹殺宗教對社會之貢獻。

Antigonish Movement :成人教育運動:為加拿大聖方濟.薩威大學( St.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 ) 1930 年所宣導。多年來成立許多儲蓄合作社和消費合作社,為其教育成就的表現之一。

Antiochia ( L. ):安提約基雅:為初期教會主要的傳教中心,在此首次用基督徒之名(宗十一 26 )。英文稱作 Antioch 安提阿(基)。

antiphon ( s ):對經;輪唱詩;輪唱讚美詩:在日課、經文、歌曲、課本或禮儀中,輪流朗誦或歌詠的短經。

antiphons of Our Lady, the :聖瑪利亞對經:共四首:大哉救主之母 Alma Redemptoris Mater 、萬福天上母后 Ave Regina Caelorum 、天上母后歡樂吧 Regina Caeli 、母后萬福 Salve Regina ;在每日夜禱中,分別於將臨期、四旬期、復活期、常年期誦或唱。

antipope :對立教宗;假(偽)教宗:與正式教宗對立的非法教宗,計 37 人。最後一人為 1449 年自認非法而退位的斐利五世。詳見本書附錄。

anti-Semitism :反猶太主義;反閃族主義:因宗教、國家及種族上的偏見,反對並迫害猶太人。梵二大公會議表示此舉有違基督徒精神,並強調猶太人對基督宗教及一神信仰的偉大貢獻。

antitype : (1) 預像;預象:新約中的某些人、地、事、物,往往在舊約中已見端倪,譬如厄娃是聖母的預像。 (2) 相反的類型。

Antonianum ( L. ): (1) 安道大學:為方濟會於 1890 年所創辦的大學,設於羅馬。 (2) 安道大學學報。

Apocalypse :默示錄;啟示錄(基):新約中的最後一卷,為若望宗徒所撰寫;完成于紀元後一百年,多以象徵方式啟示天主子民將來之得救。英文又稱 Book of Revelation 。

apocalyptic :默示:指猶太宗教和早期基督宗教,以文學類型所表達的一種未來觀。

apocrypha :外經;旁經;次經;偽經;偽書(基):類似聖經而未經教會認可的初期教會作品,當作聖經的補充說明,以推廣教導和信仰。有參考價值。

apologetics :護教學;辯護學;信證學:有關護衛、辨明、解釋或證明基督宗教的神學科目。出自希臘語 apologia 。

apology :護教;辯護;道歉。

apostasy :背教;背叛:對教會而言,有下列三種情況: (1) 背教或叛教,指領洗後的基督徒,完全背棄他所接受的基督宗教信仰(法典 751 )。 (2) 放棄聖職身份,指非法還俗之已領過聖秩聖事(包括執事、司鐸、主教)者。 (3) 放棄會士身份,指非法脫離修會之(已發永願)會士。

apostate :背教者;叛教者:領過洗的天主教徒完全背棄其信仰者。

apostle :宗徒;使徒;門徒;傳道人:被基督派往全球傳佈福音的人,簡稱 Ap. :甲:指耶穌所選的十二宗徒(瑪十 1-5 ): 1/ Simon Peter 西滿伯鐸、伯多祿、彼得(基),宗徒之長和首位教宗。 2/ James son of Zebedee 載伯德之子雅格、雅各伯、雅各(基)。 3/ John 若望、約翰(基)。 4/ Andrew 安德、安德肋、安德列(基)。 5/ Philip 斐理、斐理伯、腓力(基)。 6/ Bartholomew 祿茂、巴爾多祿茂、巴多羅買(基)。 7/ Matthew Levi 稅吏瑪竇、馬太(基)。 8/ Thomas 多默、多馬(基)。 9/ James, of Alphaeus 阿耳斐之子雅格、雅各伯、雅各(基)。 10/ Jude Thaddeus 達德、達陡、達太(基)。 11/Simon the Zealot 熱誠者西滿、西門(基)。 12/ 出賣耶穌的 Judas Iscariot 猶達斯依斯加略、猶大(基)。猶達斯自殺後,由 Matthias 瑪迪、瑪弟亞、馬提亞(基)遞補(宗一 25-26 )。乙:後來聖保祿及其同伴巴爾納伯也被提升為宗徒(參閱宗九 1-16 ;宗十一 22-30 ;迦二 8 )。其他追隨耶穌的稱之為弟子 disciples ,不稱宗徒 apostle (路十 1 )。宗徒之拉丁文為 Apostolus 。丙:指特殊努力于使徒工作,或首先開教者;如東洋使徒聖方濟.薩威 St. Francis Xavier 等。

Apostles' Creed, the :宗徒信經;使徒信經:相傳為十二宗徒所撰寫並傳揚的信理綱要,共十二條,每位宗徒維護一條,全文為:我信全能的天主父,天地萬物的創造者。我信父的唯一子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。我信祂因聖神降孕,由童貞瑪利亞誕生。我信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,被釘在十字架上,死而安葬。我信祂下降陰府,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。我信祂升了天,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。我信祂要從天降來,審判生者死者。我信聖神。我信聖而公教會,諸聖的相通。我信罪過的赦免。我信肉身的復活。我信永恆的生命。阿們。又稱 Apostolic Creed 。「信」表示承認、心悅誠服之意。

apostleship :宗徒身分;使徒職務。

apostleship of prayer :祈禱宗會;祈禱福傳會:為特敬耶穌聖心的世界性教友團體, 1844 年創立于法國,現有會員約數十萬人。會員每日誦念「獻功經」,每月以教宗所指定的意向祈禱,並勤參與彌撒、勤領聖體。每月第一個星期五參加聖時敬禮,以紀念耶穌苦難,並領補辱聖體。在臺灣出版了「和平」月刊。

Apostleship of the Sea :海員宗會: 1920 年創立於蘇格蘭,其宗旨為增進天主教海員的宗教、教育及社會福利。總會設於梵蒂岡城,分會設於世界各大港口,並有專職神父領導。

apostolate :宗徒工作;宗徒事業;使徒事業;傳教事業;宗徒職位;使徒身份。

apostolate, lay :教友傳教;教友傳教者。又稱 apostolate of the layman 。

apostolatus ( L. ): (1) 傳教;傳教事業;使徒事業。 (2) 宗徒職位。

apostolic : (1) 宗徒的;傳自宗徒的;宗徒時代的。 (2) 羅馬教宗的;宗座的。

apostolic administration :宗座署理區:某地區因特殊、非常重大之理由,未經教宗成立為教區,而由宗座署理,以教宗名義照管並治理該區的教友,此地區稱之為宗座署理區(法典 371 )。

apostolic blessing :宗座祝福。詳見 blessing, apostolic 。

Apostolic Church :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;傳自宗徒的教會:亦即天主教會。詳見 marks of the Church 。

Apostolic Constitutions : (1) 宗座憲章。 (2) 宗座初期教令集:初期教會的訓言及法典,相傳由使徒授與教宗克勉一世。

apostolic delegate :宗座代表;教廷欽使;教廷代表: (1) 指不具外交官身分的教宗使節,駐在被指派之地區,代表教宗處理事務。如教廷駐華代表剛恒毅總主教 Celso Costantini 。 (2) 指以教宗代表名義出席國際會議的教廷代表(參閱法典 363 )。

Apostolic Father :使徒(宗徒)時代的教父:指第一、第二世紀教會的領袖及著作家,與使徒(宗徒)同時或緊隨使徒之後,其中包括教宗克勉( Pope Clement )、殉道納爵( Ignatius )、力康( Polycarb )等。

apostolic nuncio :教廷大使。詳見 papal legate 。

apostolic nuntiature :教廷大使館。

apostolic preacher :宗座宣講員:在將臨期與四旬期,專為教宗及其屬員講道的神父,慣例由嘉布遣會神父擔任。

apostolic prefecture :宗座監牧區:某地區因特殊環境而未成立為教區,委託宗座監牧,以教宗名義牧養並治理該區的天主子民,該地區稱之為監牧區(法典 371 )。開教之初,在教務尚未完全開發的地區,習慣先成立監牧區或代牧區。

Apostolic See :宗座;聖座;教廷。詳見 Holy See 。

Apostolic Succession :使徒傳承;宗徒繼承。

apostolic vicariate :宗座代牧區:某地區因特殊環境而未成立為教區,委託宗座代牧,以教宗名義牧養並治理該區的天主子民,該地區稱之為代牧區(法典 371 )。法典上與宗座監牧區類似,為過渡性的傳教地區。

apostolic zeal :傳教神火;傳教熱火。

Apostolicam Actuositatem ( L. ):《教友傳教》法令:梵二大公會議文獻之一( 18.11.1965 ),縮寫為 AA 。

apostolicitas ( L. ):從宗徒傳下來的。英文作 apostolicity 。

apostolicity :宗徒性;使徒傳承性:教會由基督的宗徒所建立,而教會的精神、教義和結構透過宗徒才能保存和發展。宗徒性是教會四特徵之一,其他三特徵是:至一、至聖、至公。

apparition :顯現;啟示:一般指聖母和聖人們顯身給世人:如 1858 年聖母在法國露德( Lourdes )的顯現。一般須經教會證實方可允許公開敬禮,以免被誤導。與神的顯現 epiphany / theophany 和基督的顯現 Christophany 相對照。

apse :教堂屋頂:教堂後部(走廊頂端)半圓形之頂。

aramaic :阿拉美(姆)語:耶穌時代猶太人所用的語言。原是南巴比倫和北敘利亞民族所使用的閃族語,猶太人充軍巴比倫時取代了希伯來語。目前為敘利亞用語。目前只有敘利亞的瑪路拉( Maaloula )、和它附近的巴卡、久巴汀三個村落仍然使用阿拉美(姆)語。

arcani discipline :保密規定:指初期教會的保密規定。

archabbot :大院牧(長);總院牧(長):本篤會(男)院長的榮銜,如我國的陸征祥即曾享有此榮銜。

Archaeology, Commission of Sacred :宗座考古委員會:教宗碧嶽九世( Pius IX )于 1851 年成立,旨在探勘並研究地下墓穴( catacombs )和梵蒂岡博物館,其最大貢獻是在伯鐸大殿下發現聖伯鐸之墓。

archangel :總領天使;總領天神;天使長:指高階層的天使,聖經上提起名字的有:彌格(彌額爾) Michael (默十二 7 )、佳播(加俾額爾) Gabriel (路一 26 )、來福(辣法耳) Raphael (多十二 15 )等三位天使。參閱 angel 。

archbishop :總主教;大主教:根據西方教會制度,數個教區組成一個教省,其首席主教稱為(總教區的)總主教;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屬教區中有某些許可權(參閱法典 431-437 )。從前中文也稱作大主教,如教廷首任駐華代表剛恒毅大主教,現在則稱總主教。簡稱 abp. 。

archbishop, titular :領銜總主教:即享有總主教的名銜而無管區的高級聖職人員。

archbishop-elect :總主教當選人:經教廷任命而尚未祝聖或尚未就任的總主教。

archdeacon :會吏長;總執事;總六品:初期教會由主教任命,協助主教處理事務者。中世紀時,由於權力增大,時有妄用職權之弊,故在特倫多大公會議中予以取消。

archdiocese :總教區;總主教區:教省內由總主教管理的教區。

archiepiscopal cross :總主教十字架:專為行大禮時前導之用。在一般十字架上多加一個較短之橫木。

archpriest :總鐸;大司鐸;首席司鐸:梵二前主教大禮彌撒中或晉鐸首祭中之襄禮司鐸(神父)。

argumentum ad hominem ( L. ):人為論證;有主觀偏見的論證。

Arianism :亞略主義;亞流主義:為基督學之異端,是三、四世紀亞略神父 Arius 所倡的學說,否認耶穌的天主性, 325 年被尼西亞大公會議( Council of Nicaea )處罰並放逐。

aridity :神枯:神修學中,一種心靈缺少精神安慰的境界。

Ark, Noe's :諾厄方舟:洪水滅世時,上主指示諾厄一家八口進入方舟避難,逃過一劫(創六 9 ;九 17 )。又稱 Noah's Ark 。

Ark of the Covenant :結約之櫃;約櫃;法櫃: (1) 以色列人在西奈沙漠中所制(可抬動)的木櫃,內藏十誡約板、盛瑪納的金罐、亞郎開花的牧杖(希九 4 )。此櫃象徵天主與以色列子民間的盟約(出廿五 10-22 )。 (2) 聖母禱文中,賦予聖母瑪利亞的榮銜。

Armenian Rite :亞美尼亞禮:東方教會禮(儀)之一,源于安提阿禮和拜占庭禮;六世紀末獨立,以古亞美尼亞文舉祭。回歸天主教的約十萬人,多居住在近東一帶,部分散佈在美國各地。其首領為西利西亞宗主教 Patriarch of Cilicia ;其主教座堂位於黎巴嫩的貝魯特 Beirut 。

art, Christian :基督宗教藝術;宗教藝術;教會藝術:指增進基督信仰、恩寵、熱心、敬禮、聖潔的教會藝術。自地下墓穴的象徵藝術開始,教會在每一世紀均有表達美術、裝飾、訓誨的藝術傑作,包括聖殿建築、鑲嵌細工、繪畫、雕塑、木刻、金銀作品 … 。許多美麗、高貴、而有價值的藝術品,能使人心神嚮往天主,經常用在教會正式敬禮上的稱為禮儀藝術 liturgical art ,或聖藝 sacred art 。

articles of faith :信條:教友應信的各端教理。參閱 Apostles' Creed 。

artificial insemination :人工受精。

Ascension of Christ :耶穌升天:耶穌基督離開塵世、投向天父的日子,表示基督通過苦難,進入光榮,成為萬物的元首;同時也是人類及物質世界在末日被提升的預兆和保證。其節日在復活節後第四十日;在中國移到復活後第七主日慶祝。拉丁文稱作 Ascensio Domini 。

ascesis :靈修功夫;苦行;苦修;禁欲;自律。

ascetic (-al ) :神修的;苦修的;禁欲的。

asceticism :宗教的修行;神修;苦修生活;克修:指倫理、身心方面的修煉之道。亦即信徒經由收斂內心和克制肉體(妄動),修煉與天主密切結合之道。

aseity :天主的自有性;天主的自存性。

Ash Wednesday :聖灰禮儀星期三;聖灰日:四旬(封齋)期的第一天,是日神父在教友額頭上塗以聖灰,並說:「人!你要記著,你原是土,將來仍要歸於土(創三 19 )。」或說:「你要悔改,信從福音。」此日應守大、小齋表示痛悔己罪。

Asperges me ( L. ): (1) 滴聖水禮。 (2) 灑聖水經文:主日彌撒前的灑聖水禮或經文,此為拉丁經文的首句,采自聖詠第 50 首。

aspergillum ( L. ):聖水棒;聖水罐:灑聖水時所用的棒形用具,其中盛有聖水。

aspersion : (1) 灑水式洗禮:灑水於頭頂的洗禮,為三種洗禮方式之一,今很少使用。其他為注(倒)水式 immersion 及浸水式 infusion 。 (2) 灑聖水。

aspirant :望會生(者);備修生;見習生:有意參加修會的男女教友,準備接受正式培育前的適應期。

aspiration :短經;熱心短誦。詳見 ejaculation 。

Assemblies of God :神召會:由美國當地幾個小教派于 1914 年聯合組成,強調聖經的震撼性及重要性。

assembly : (1) 善會;會眾。 (2) 集會:基督信徒得自由創立並管理善會,以促進愛德及虔誠為目的(參閱法典 215 )。

assist at Mass :參與彌撒;聽彌撒;望彌撒;觀看彌撒。

Assistant general :副總會長:修會的副上司。

assistant priest : (1) 堂區的助理神父;副主任神父;副本堂神父。 (2) 襄禮司鐸:主教大禮彌撒中的助手,或新司鐸首祭的助手。與 curate 同。

associate pastor :堂區助理神父;副主任神父;副本堂神父。

association, apostolic :使徒工作;使徒傳教。

association, pius :善會:乃教會認可的團體,一些志同道合的平信徒,共同努力培養更完美的生活:或推行公共敬禮、或傳佈基督真理、或從事其他使徒工作-為福傳鋪路、或舉辦愛心慈善事業、或以基督化精神振奮現世秩序。此種善會與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不同,其成員身份不限,聖職人員及平信徒均可參加(法典 298 )。有公立和私立之分,前者由宗座或主教成立,後者由平信徒經教會主管批准後而設立(參閱法典 312-329 )。

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:聖母蒙召升天:教宗碧嶽十二世於 1950 年 11 月 1 日 頒佈《廣賜恩寵的天主》 Munificentissimus Deus 憲章,欽定聖母蒙召升天為信條:「無染原罪的天主之母」,卒世童貞瑪利亞,在完成她塵世的旅程後,靈魂肉身一起被提升到天堂,進入天國的光榮,節日在八月十五日。

Assumptionists :聖母升天會: (1)1845 年由達松神父( Emmanuel d'Alzon )創立于法國的修會;奉行聖思定會規,著黑色會服,開辦學校,編輯出版教會書籍,並負責傳教工作。該會全名為 Augustinians of the Assumption ,縮寫為 A.A. 。 (2) 另有一些修會也用此名。

Athanasian Creed :達修信經:羅馬禮儀中三信經之一,相傳為聖師達修所作。其他兩式信經為日常所用的宗徒信經 Apostolic Creed ,及彌撒中用的尼西亞信經 Nicene Creed 。

atheism :無神論(主義):指否認造物主(超越宇宙的位格神)存在的思想或態度。亦即否定神在人的生活、思想價值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;事實上,每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某種神明的概念;而承認天主決不違背人性(尊嚴)。擁有理智和自由的人,經由造物主的安排,生活在社會中,藉以分享天主的幸福。只有無限美善的天主,和祂預許的永生,才能破解生命中的痛苦、罪惡、死亡等等啞謎。

atheist :無神論者。

Atonement, Friars of the :贖罪兄弟會:乃美國聖公會數位神父于 1898 年,在華(特)遜神父( Paul James Francis Watson, 1863-1940 )領導之下所創的修會;奉行聖方濟會規,並提倡合一祈禱。 1909 年全會改宗天主教。該會縮寫為 S.A. 。

atonement, the :神人和解;贖罪:經由基督的降生、苦難、聖死,罪人重回天主懷抱。

attributes of God :天主的屬性;天主的完美:指天主的品質與特性。面對無限的造物主、天主,世人一則用有限的思維和類比方式,一則透過天主的啟示,認出天主是全能、全知、全善、無限偉大、永恆不變 … 等屬性;而這些完美屬性在天主內是和諧統一的。有限的人類只能窺豹一斑而已。

attributes of the Church :教會的屬性:共有三大項: (1) 教會權威:教宗偕同主教具有最高訓導權。 (2) 不可錯性:教宗偕同主教對有關信仰及道德方面所作的基本宣示,靠天主聖神的協助,不會發生錯誤。 (3) 不動搖性;穩定性:教會雖歷經風險,因有聖神助佑而不會瓦解。

attrition :下等痛悔;不完全痛悔;殘缺痛悔:因怕被罰或因羞愧而悔罪,與發自愛天主的上等痛悔相對照。下等痛悔透過告解(懺悔)聖事,罪過得以赦免,而上等痛悔在懺悔聖事之前罪過就已蒙赦免(但重罪事後仍需辦告解)。

audience, papal :覲見教宗;教宗接見群眾:通常在每週三上午。

Augsburg, Diet of :奧斯堡帝國議會:由查理五世於 1530 年所召開,主要為解決日爾曼的宗教問題。

Augsburg Confession :奧斯堡信條:乃基督教信義宗派最重要的信條,系墨蘭頓( Melanchthon )等人所擬; 1530 年經日爾曼奧斯堡帝國議會通過,亦經馬丁.路德認同。

Augustine, St. :聖思定;聖奧斯定:教會學者、聖師、會祖( 354-430 )。

Augustinian Fathers :思定會;奧斯定會:教宗亞歷山大四世於 1256 年把許多小型修院和聖思定隱修會合並,組成思定會,以教育及傳教工作為目的。其正式名稱為 Order of St. Augustine ,縮寫為 O.S.A. 。

Augustinianism :思定學派;思定主義:以研究聖思定( 354-430 )思想發展的學派,強調基督兩性一位論、聖寵的重要性及天主的揀選(選拔)等,其主要思想見於天主之城 City of God 及懺悔錄 Confessions 兩書中。

Augustinians of the Assumption :聖母升天會。簡稱 A.A. ,又稱 Assumptionists 。

aureole :光環;光圈:圍繞在天主聖三像或聖母像四周的金葉形光環,象徵天堂的榮耀,與畫在聖人頭上的光環 halo 不同。

Aurora, Mass of the :黎明彌撒;昧爽彌撒:耶誕節三台彌撒中的第二台。其他兩台是子時彌撒(第一台)和天明彌撒(第三台)。

authenticity, biblical :聖經的權威性;聖經的可靠性;聖經的正統性。

authority, ecclesiastical :教會權威:基督建立的教會,既是人間的團體,需要一些有權力的人,排難解紛、主持聚會、服務會眾。這個來自耶穌任命的權力,就是所謂教會權威。掌權者像父母般,在福傳上,生育、帶領、訓練、培育、指導天主的子女。

auto-da-fe ( Sp. ):宗教裁判:西班牙語,指西班牙宗教裁判所,對異教徒的審判,若判決有罪,即送往政府依法視同叛國予以判刑。原文為信仰的表白,英文譯為 edict of faith 。

autonomy of culture :文化的獨立。

autonomy of the local church :地方教會的自主。詳見 local church 。

auxiliary bishop :輔理主教:輔佐教區主教處理教務者,本人無繼承權。詳見 bishop 。

avarice :貪婪(饕);吝嗇。詳見 sins, capital 。

Ave Maria ( L. ):聖母經;聖母頌;萬福瑪利亞;亞物瑪利亞:原為拉丁文聖母經首句。亞物系古代 Ave 的音譯。聖母經古譯文見 Hail Mary ,語體譯文見 Angelic Salutation 。

Ave Regina Caelorum :萬福,天上母后:四首聖母對經之一,夜禱結束時誦念,英文稱為 Hail, Queen of Heaven 。

aversion :回頭是岸;回頭:指擺脫誘惑以便邁入精神的完美境界。

Avignon Popes :亞威農教宗:指 1305 年至 1376 年間,因政治關係遷居法國亞威農城的教宗:即克勉五世( Clement Ⅴ )、若望廿二世( John XXII )、本篤十二世( Benedict XII )、克勉六世( Clement Ⅵ )、諾森六世( Innocent Ⅵ )、伍朋五世( Urban Ⅴ )、國瑞十一世( Gregorian XI ),共七位教宗。

azyme :無酵餅:用不發酵的麥麵糊所製成的薄餅,作為祝聖聖體之用。英文作 unleavened bread 。


B

Babel, Tower of :巴貝耳塔;巴別塔(基);分音塔:諾厄子孫想建一所摩天塔向世人炫耀,但因此舉違背天主的旨意,因此天主讓他們語言分歧,以致半途而廢,進而四散各地(創十一 1-9 )。

Babylonian Captivity :巴比倫的被擄期: (1) 指西元前 598 及 587 年,猶太人先後兩次被巴比倫人征服、放逐。第二次放逐直到西元前 538 年,波斯國王居魯士 King Cyrus 始准他們返鄉。 (2) 指因政治及宗教因素( 1305-1376 )居住於法國亞威農 Avignon 之七位教宗,史稱亞威農教宗 Avignon Popes 。

baculus episcopi ( L. ):主教權杖;主教牧杖。

bad angels :魔鬼;惡神(天使)。詳見 devil 。

baldachino ( It. ): (1) 華蓋:飾于祭臺上方或主教寶座上方的華麗遮蓬。 (2) 聖體傘:聖體遊行時由四人手執繡花的天蓋。英文作 canopy 。

balsam :巴爾撒末香:祝聖聖油時所攙和的香料,該香料由芳香性樹脂製成。英文稱 balm 。

bambino ( It. ):耶穌聖嬰像:耶穌聖嬰的藝術(畫)像。

ban :逐出教會;禁令:喪失教會公權的宣言。

banner :旗幟:繪或繡有宗教圖像或標語的旗幟,遊行時作前導或裝飾教堂。

banns of marriage :結婚預告;婚姻公告:主教(團)規定婚禮前若干日,以語言或文字將結婚者之詳細資料,在舉行婚禮之教堂公佈,以防止重婚或其他致使此婚姻無效或不合法等阻礙發生(參閱法典 1067 )。

Baptism, conditional :條件洗禮:當懷疑洗禮的有效性時(在不知是否已接受或能否接受洗禮的情況下),為慎重起見所舉行之有條件的(第二次)洗禮。

Baptism, Sacrament of :聖洗聖事;洗禮;浸(水)禮:人經由洗禮,罪過獲得赦免、重生為天主的子女、進而藉神印結合於基督而加入教會。聖洗聖事乃其他聖事之門(法典 849 ),拉丁文稱作 baptismus 。

Baptism of blood :血的洗禮:指尚未受洗的人,為愛主而殉道者,亦即因堅守信仰而遭殺害者(參閱瑪十 39 ),視同「以血代水」接受了洗禮。

Baptism of desire :願洗:人若有意奉行天主的旨意,也有悔罪領洗的意願,如果不幸未克領洗而逝世者,即視同領了洗,稱之為願洗;而那些良心正直,願意遵守上天規定之倫理規範的人,雖未聞福音,死後亦能得救。

baptismal certificate :領洗證:已接受洗禮的證件。通常於教堂舉行婚禮或堅振時需要,尤其於領受聖秩聖事前更需此證,因為關係到聖秩聖事的有效性。

baptismal font :領洗池;聖洗池:通常位於教堂入口處。

baptismal name :領洗聖名;洗名;教名;聖名:受洗者所選帶有神聖意味的聖名 Christian name ,一般多選用聖人的名字。

baptismal promise :聖洗承諾:在領受洗禮前,對天主所作的承諾;又稱聖洗誓願 baptismal vow 。

baptismal vow :聖洗誓願:在領受洗禮前,對天主所作的誓願;又稱聖洗承諾 baptismal promise 。

baptismal water :聖洗聖水:領洗時所用的聖水。通常於復活前夕守夜禮中特別祝聖。但于緊急時,任何清水均可用以施洗。

baptistery :施洗所;付洗所:通常位於教堂內或教堂附近。

Baptists :浸禮會;浸信會;浸禮派:十七世紀威廉斯( Roger Williams )創立於美國,主張人受洗必須浸在水中方為有效,且反對嬰兒受洗。又稱 Baptist Church 。屬基督新教的一支。

baptize :付洗;授洗;施洗;領洗。

barangay :鄰里玫瑰經運動:通行於菲律賓,舉行期間,教友每晚遊行、朗誦玫瑰經,並在指定教友家中,恭讀聖經及其他經文,或偶有神父講道。

barret :四角帽;禮節帽;方帽:(梵二前)聖職人員所戴之帽,又稱 biretta 。

Bartholomew, St. :聖祿茂;巴爾多祿茂;巴多羅邁(基):耶穌十二宗徒之一。

Baruch, Book of :巴路克書;巴錄書(基):舊約先知書之一,相傳為巴路克流亡于巴比倫時所著;這位耶肋米亞的忠實弟子,寫書安慰受難的同胞。

Basic Christian Community :基層教會團體;基督徒基層團體:是在教會內,共同分享教會生活的小團體,簡稱基信團或基基團。

Basil, Rule of St. :聖西略會規:為希臘四大聖師之一,聖(巴)西略( 330-379 )所留下的隱修規程;注重服從、清貧與棄舍世物,經常守齋、默想、讀書、工作、團體祈禱。許多修會的會規均以此規程為藍本。

basilica :聖殿;大殿;大教堂:教宗對特定教堂所賜的榮銜,主要有四「特級聖殿 basilica major 」,均位於羅馬,即: 聖伯鐸(伯多祿)大殿 St. Peter 。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St. John Lateran 。聖母大殿 St. Mary Major 。城外聖保祿大殿 St. Paul outside the Walls 。此外,尚有許多「次級聖殿 basilica minor 」;在中國有上海佘山聖殿、高雄萬金聖殿、高雄玫瑰聖母聖殿。

B.C. :西元前;紀元前;基督降生前:為 Before Christ 之縮寫,同 A.C. ( L. )。

beads :念珠:信友念玫瑰經計數之用的串珠;是描述玫瑰經 Rosary 的通用語。

beatific :有福的;真福的。

beatific union :天人合一;與主幸福共融。

beatific vision :榮福直觀;享見天主;真福神視:指完全淨化的靈魂直接面見無限美善天主的圓滿境界。善人在今生,直接、清楚地體驗到無限美善的天主,但有限的人類只能窺豹一斑,卻足以使人靈魂超拔,歎為觀止。而在天堂上的善人始能達到與天主合一的圓滿境界。

beatification :列入真福(品);列入真福級:教宗准許某一特定地區、國家、教區或修會團體,以真福之名,並以公眾敬禮方式-包括紀念彌撒,來榮耀某位聖德非凡、榮升天國(或為主殉道)的人;旨在讓後人師法其芳蹤,或求其代禱。是列入聖品的前奏(法典 1187 )。參閱 canonization 。

Beatitude :真福;全福;至福:為耶穌宣講的核心,揭開人生終極的意義及目的,足以滿足人追求幸福之無窮渴望。拉丁文稱作 beatitudo 。詳見 Sermon on the Mount 。

Beatitudes, the :真福八端;八福;山中寶訓:詳見 Sermon on the Mount 。

beatus ( L. ):有福的;真福。同 beatific 。

Beelzebub :伯爾載布;貝耳則步;別西蔔(基):新約對撒旦的稱呼,有人誣陷耶穌靠魔王伯爾載布驅魔(穀三 22 )。

being :存有(物);存在(物);實有(物);本質:指任何事物的存在-包括任何有靈或無靈之物。天主是必然的存有、是存有本身、是最高的存有 Supreme Being ,其他均為偶然的存有,包括天使、人、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。拉丁文為 ens 。 the divine Being 天主的本質,即天主、上帝、神。

belfry :教堂鐘樓;鐘塔。

Belial :貝裏雅耳;彼列(基):新約中撒旦之名(格後六 15 )。

belief :信仰;信賴;信心:對真理心悅誠服。

bell, book and candle :鳴鐘、掩卷、熄燭:中世紀開除教籍的步驟。

Benedicamus Domino ( L. ):讚美上主。

Benedict, the Holy Rule of St. :聖本篤會規:為西方隱修之父,聖本篤所擬定之規則,注重自給自足,共度團體獻身生活,會規要求嚴格、培養團隊精神、強調中庸之道。其他修會多參考採用。西元 529 年發源於義大利喀西諾山 Monte Cassino ,很快就發展開來,對歐洲的開發貢獻良多。

Benedictine : (1) 本篤會士;本篤會的。 (2) 甜酒:特指古代本篤會修士所釀造之一種甜酒,多於飯後飲用。

Benedictine Order :本篤會:為聖本篤 St. Benedict ( 480-543 )于 529 年創立于義國喀西諾山的男、女隱修會;會士以祈禱和工作為兩大支柱,每日均隆重舉行彌撒,並隆重歌唱日課;對窮人、旅客視同對待基督,為當地民眾服務:指導農業、推展教育、藝術,對中古時代的歐洲有舉足輕重的貢獻。美籍本篤會士奉教廷之命于 1924 年來華,在北平創辦輔仁社, 1929 年正式立案為輔仁大學。 1933 年該會將輔仁大學管理權移交聖言會後,旋即轉往河南開封傳教並興學。之後在臺北及嘉義建有會院。本篤會全名為 Order of St. Benedict ,縮寫為 O.S.B. 。

benediction : (1) 祝福;祝聖;祝禱;感謝:通常聖職人員以手畫十字為人或物祈求天主降福之儀式。 (2) 降福:指聖體降福。

benediction, apostolic :教宗祝福。詳見 blessing, apostolic 。

Benedict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:聖體降福:於十四世紀開始,教會習慣將聖體安放顯明處供人敬禮朝拜,並於十六世紀直接用聖體降福信眾。聖體降福期間,唱些敬禮聖體的聖歌,包括必須唱的皇皇聖體歌 Tantum ergo 。

benedictionale ( L. ):祝聖儀式手冊;祝福詞手冊。英文為 book of blessings 。

Benedictus, the : (1) 讚美歌;贊主曲;以色列頌:為匝加利亞讚頌其子為救主前驅之歌(路一 68-79 )。 (2) 有福頌:昔日歌唱彌撒中歡呼歌 Sanctus 分兩段唱出,該詞為後半段之首字,拉丁文為 Benedictus 。現在前後兩段一併唱出。彌撒中讚美歌譯為:「奉上主名而來的,當受讚美,歡呼之聲,響徹雲霄」(瑪廿一 9 )。

benefice :聖職俸祿;有俸聖職:(昔日)依教會規定,附有特殊俸祿的教會職務。

beneficium sacramenti ( L. ):聖事的功效(恩寵)。

benefit of clergy :聖職特權:過去在某些天主教國家中,對聖職人員的訴訟,由教會法庭審訊之特權,現已廢止。

benemortasia ( L. ):善終;安死:平安地逝世,指安適無痛的死亡。與安樂死 euthanasia 不一樣,後者指無痛致死之行為。

benevolence :仁慈;善行;樂善好施。

benignity :溫和;柔和;慈善。

Bethany :伯達尼:耶路撒冷東方之小村,耶穌常落腳的地方(若十一 1-44 )。

Bethlehem :伯利恒;白冷:耶穌誕生地。

Bethlehem Fathers :白冷外方傳教會: 1921 年瑞士彭道非神父( Dr. Pietro Bondolfi, 1872-1943 )在瑞士中部茵夢湖( Immensee )所創立的傳教修會。 1926 年來華,在中國東北齊齊哈爾傳教,並在北平管理一處堂區。大陸政權轉移後,會士被逐。 1953 年來台,在台東各地傳教。該會工作地區在亞洲及非洲。該會全名為: Societas Missionum Externarum de Bethlehem in Helvetia ,簡寫為 S.M.B. 。

Better World Movement :改善世界運動:乃 1952 年義大利耶穌會士龍巴地神父( Ricardo Lombardi )所提倡,以增進聖職及修會人員的聖德修養及愛德工作為宗旨,後並推及教友。

Bible, chinese :中(華)文聖經:唐朝的景教(異端)未見留下聖經譯文。英國新教早在 1822 年就出版了「新舊遺詔全書」中文聖經。天主教在廿世紀時,始有耶穌會蕭靜山的「新經全集」;直到 1968 年,方濟會思高聖經學會經過多年努力( 1945-1968 ),才正式出版了全套中文「聖經」譯本,從此天主教總算有了自己的中文聖經。 1975 年,台港聖經公會出版了中文譯本的「新約全書」天主教版。 1998 年,香港天主教國際聖經學會、聖母聖心愛子會、聖言會聯合出版了中文的「牧靈聖經」,提供了我中華兒女多一種的選擇。

Bible, the :聖經:是一部載有天主聖言的著作,是由聖神啟示而寫成,也是天主向全人類發出的救恩訊息,又稱 Scripture 。 Bible 取自希臘文之 Biblion ,意指經書,拉丁文稱作 Biblia ;聖基所(又稱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 344-407 )始用此字指新、舊約全部。聖經雖由許多人寫成,卻不失為一體,因為天主自己是作者。聖經共計 73 卷,其中舊約亦稱古經 Old Testament 共 46 卷,新約亦稱新經 New Testament 共 27 卷。詳見本書附錄。

Bible Societies :聖經學(公)會:一種特為翻譯及宣傳(散發)聖經的機構,如 1804 年創立於美國的美國聖經學(公)會即是。

Bible Sunday :聖經主日:中國(臺灣)主教團規定每年十二月第一主日為聖經主日,藉以喚起信友對聖經的重視和推廣。

Bible Vigil :聖經聖時;聖經祈(誦)禱:屬於教會最近興起的禮儀,包括聖經選讀、講解、默想及吟唱等。又稱 Bible Service 。

Biblical Commission :宗座聖經研究委員會: 1902 年由教宗良十三世( Leo XIII )所創立。

Biblical Institute, Pontifical :宗座聖經學院: 1909 年由教宗碧岳十世創立於羅馬。

Biblical Institute of Jerusalem :耶路撒冷聖經學院: 1889 年由道明會創辦於耶路撒冷。

Biblicism :聖經主義;唯聖經主義;唯聖經論:主張可用聖經解釋一切人生問題。

bibliology :聖經學。

bigamist :重婚者。

bigamy :重婚:指合法夫婦中的任何一方與第三者結婚。

biglietto ( It. ):通知書:是擢升樞機主教的通知文件。義大利文原意指 ticket 票(券)。

bilocation :分身;分身術:一個人同時在兩地出現,亦即同時身在兩處。

bination :重祭:同一司祭為了配合教友參與彌撒的需要,於同一日舉行兩台彌撒,被視為例外;因為司祭通常每日只能舉行一台彌撒(法典 905 )。

binding and loosing :束縛與釋放:指教會在懺悔聖事中,有基督授予的保留罪與赦免罪的雙重權力(瑪十六 19 )。

biretta ( It. ):四角帽。詳見 barret 。

birth control :節育;生育調節;節制生育:一般指自願或有意阻止嬰兒出生的行為,方法有五:完全禁欲、自然調節生育、人工避孕、結紮(絕育)、墮胎。此外,避孕是避免生命過程的開始,而墮胎是打斷已開始的生命,二者截然不同。所有主要基督宗教都尊重人類生命之初的恩賜性及神聖性。

births, regulation of ;調節生育。

bishop :主教;司牧:為教會高級聖職人員,簡稱 Bp. ;拉丁文稱作 episcopus 。教會初期稱之為監督或長老,為宗徒的繼承人。主教一經祝聖,就同時接受聖化、訓導、治理的聖職,而成為教會的牧人,但此類職務就本質言,非與世界主教團元首及其成員保持聖統之共融則不能執行。受委託照顧教區之主教,稱為教區主教,其餘稱為領銜主教。教宗得自由任命主教,或批准依法選出之主教;今後不再授予國家政權有關選舉、任命、推薦或指定主教的任何特權(法典 375-411 )。

bishop, auxiliary :輔理主教;主教代表:指因教區牧靈之需要,協助教區主教的副手,雖經祝聖為主教,但無繼承權(法典 403-411 )。

bishop, coadjutor :助理主教;主教代表:指因教區牧靈之需要,協助教區主教的副手,一經祝聖為主教,當教區正權主教出缺時就有繼承權(法典 403-411 )。

bishop, diocesan :教區主教:指接受委託照顧一個教區的主教。否則稱為領銜主教 titular bishop (法典 376 )。

bishop, residential :教區主教;正權主教:為教區的主管-最高負責人。在聖統制下每若干教區組成一個教省-往往與國家的省或州相同,教省主教稱為總主教,該省其他主教稱為隸屬主教,參閱 bishop, suffragan 。

bishop, suffragan :教省隸屬主教:教省中主席為總主教,其他主教均為教省隸屬主教,亦即教區主教。總主教對其隸屬主教只有監督教義和紀律的權利和義務,以及召集省會議與接受教會法庭上訴的職責,但對隸屬主教並無治理權(法典 435-436 )。參閱 bishop, residential 。

bishop, titular :領銜主教;名譽(義)主教:每位主教接受祝聖時,均應有一名銜;教區主教以其所屬教區為名銜,而對非教區主管(主教),譬如任職教廷的高級聖職人員、助理主教、輔理主教等,教會則給予一個「古老已不存在之教區」的主教名銜。與 bishop, diocesan 教區主教相對照。

bishop of Rome :羅馬主教:指教宗,但是因為教宗需要治理普世教務,分身乏術,特別委託一位元樞機主教代理羅馬教區教務。

bishop-elect :主教當選人;指定主教:指已經宣佈,尚未祝聖或就任的主教。

bishopric : (1) 主教職位;主教權威。 (2) 主教轄區。

bishop's house :主教公署;主教辦事處。

bishops conference :主教團;主教會議:為一常設機構,是某國家或地區全體主教的集合體,經由彼此間的溝通與協助,為當地信眾謀求適當的牧靈、傳教等服務(法典 447 )。

bishops, collegiality of :世界主教團:以教宗為首,以眾主教為成員,經由聖事的祝聖,和在聖統制內與元首教宗及其他成員的共融而組成;世界主教團以宗徒團繼承人身份,在教宗領導下,治理普世教會(法典 336 )。

Black Franciscans :方濟住院會:會服為黑色,故稱黑方濟會士。

Black Friars :道明會會士:乃道明會士 Dominican Fathers 的別名,因其披風為黑色之故。

Black Madonna :黑聖母:用黑色材料製成或繪成的黑面聖母像。著名者有波蘭的捷思托哥瓦聖母畫像 Our Lady of Czestochowa ,及西班牙用黑木雕成的孟撒萊聖母像 Our Lady of Montserrat 。

black Mass :黑彌撒:亦即追思彌撒或亡者彌撒,因舉行亡者彌撒時主祭穿黑色祭衣之故,現多改用紫色祭衣。

black monks :本篤會會士:因其會衣為黑色而得名。

Black Pope :黑(衣)教宗:為耶穌會總會長的綽號,由於耶穌會為世界最大修會之一,其總會長常居羅馬,而耶穌會士通常穿黑色會衣之故。

blasphemy :褻瀆神明;冒犯天主;詛咒天主:指褻瀆神明之言行。

bless : (1) 祝福;降福;祝聖;賜惠。 (2) 讚頌。

bless one-self :畫十字;畫聖號;請聖號:以右手在額頭、胸膛及左右肩作十字形,承認自己為基督徒;多用於祈禱或禮儀前後。參閱 sign of the Cross, to make the 。

Blessed :真福的;榮福的;有福的;神聖的;在天堂上的: (1) 列聖品的初步。參閱 beatification 。 (2) 教會先賢及殉教烈士的尊稱。

blessed in heaven :在天諸聖:指在天堂上與天主聖三共用真福的天使、聖人們。

blessed object :聖物:經聖職人員祝福過的物品。

Blessed Sacrament :聖體;聖體聖事;至聖聖事:在七件聖事中以聖體聖事最為尊貴,故稱至聖聖事。

Blessed Virgin Mary :榮(真)福童貞瑪利亞: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,縮寫為 B.V.M. 。

blessing :祝福;降福;祝頌;頌謝:表達天主賜給人的恩寵,包括創造、保存、救援等等,而人對天主也應有適當的回應。通常經由畫十字聖號或灑聖水儀式,將人或事託付給天主慈愛的照顧。拉丁文稱作 benedictio 。

blessing, apostolic 教宗祝福:教宗接見會眾或舉行禮儀(結束)時的祝福。教宗每主日中午循例在伯鐸廣場右側樓房第三個窗口,朗誦三鐘經後,降福會眾;復活節及耶誕節在伯鐸陽臺賜「全城及全球 urbi et orbi 」降福。又稱 papal blessing 。

blessing, last : (1) 臨終祝福:對臨終者的祝福,包括頒賜全大赦在內。 (2) 最後祝福:彌撒結束時的祝福。

blessing before meal :飯前經:教友在飯前所作的祈禱。

blessing of St. Blaise :聖伯拉修祝福:某些地區于聖伯拉修紀念日(二月三日),祝福喉嚨的禮儀。

Blood of Christ :基督的聖血。

blood rites :血的祭禮:指耶穌在十字架上贖罪的祭祀。

blood sacrifice :血祭:舊約透過牲畜之血贖罪,新約耶穌以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救贖人的罪過。

Blue Army :藍軍:創於 1946 年,特敬法蒂瑪聖母,為祈禱蘇聯歸化及世界和平之運動。總部設於美國新澤西州之華盛頓,該團體之全名為: The Blue Army of Our Lady of Fatima 。

B.M.V. :童貞聖母瑪利亞:乃拉丁文 Beata Maria Virgo 的縮寫。

board of consultors :諮議會。

boat :船: (1) 香船:盛乳香的船形有蓋的金屬小器皿。 (2) 教會的象徵。

body, mystical :奧體;基督奧體。詳見 mystical body 。

Body of Christ : (1) 基督聖體;耶穌聖體。 (2) 基督奧體;基督妙身:指教會。

bona (L.) :財產;貨物;利益;費用。

bona fide (L.) :善意。

book of blessings :祝福禮典;祝福手冊。

Book of Common Prayer :公禱書:為克蘭麥爾於 1548 所制定的宗教禮儀書;英國聖公會一向奉行不悖;又於 1975 正式開始有新版問市,兩書同時流行。

Book of Hours :日課;祈禱書:是自中古時代起,隱修士開始(聖職人員及許多修會會士隨後跟進)每日使用的祈禱手冊,其中包括聖詠、聖歌、對經、祈禱文等。日課內容詳見 Breviary 。

born Catholic 出生即受洗教友;「老」教友:又稱「搖籃」教友,指出生不久即受洗的天主教徒,以別于成人慕道後才領洗皈依的「新」教友 convert 。

bouquet, spiritual :神花。詳見 spiritual bouquet 。

Boxers :義和團;拳匪:清末華北部分教外人所發起的排外、仇教運動, 1900 年結束,有很多基督徒殉道。

bowing :鞠躬;點頭;致敬:禮儀中表示敬意的簡單舉動,較正式的為單膝請安,或雙膝脆地 genuflecting 。

bread, Eucharistic :面餅;祭餅;聖餅:原為彌撒中所用的以小麥麵粉製成的無酵圓形餅,經司祭祝聖後,成為耶穌的聖體。

Bread of Life :生命之糧;常生之糧: (1) 指基督 ( 若六 48) 。 (2) 指耶穌聖體。

breaking of Bread :分餅;掰餅;擘餅: (1) 彌撒中領聖體前之分餅禮:分成三塊,最小的一塊放入聖爵與酒(聖血)溶合。 (2) 耶穌復活當天,二位門徒行經厄瑪烏 Emmaus 的路上遇到耶穌,並邀祂共進晚餐,一直到「分餅」時才認出耶穌來(路廿四 13-35 )。又稱 fraction 。

Breviary :每日頌禱;時辰頌禱;日課經;日課;大日課;本分經:是教會的公共祈禱,亦即聖職人士、修會會士和熱心教友每日(七次)祈禱時所用的法定經書,藉此履行領洗時所接受的王者司祭職;主要由聖經、聖詠和聖人訓誨組成;共分為: (1) 誦讀日課(今稱),即晨經 Matins 。 (2) 晨禱,即讚美經 Lauds 。 (3) 日間祈禱,又分為:(甲)午前祈禱,即第三時辰經 Terce ;(乙)午時祈禱,即第六時辰經 Sext ;(丙)午後祈禱,即第九時辰經 None 。 (4) 晚禱,即晚經 Vespers 。 … 夜禱,即補充經 Compline 等部分。同 Liturgy of the Hours 或 Book of Hours 。拉丁文稱作 Breviarium 。

bride of Christ :基督淨配: (1) 指教會;因為教會是基督唯一的淨配,而每一位元在聖寵狀態的(各個階層)教友,以教會一份子立場,都可稱為基督的淨配(格後十一 2 )。 (2) 有時也指發過貞潔聖願的修女,與主更加接近,但此說並不恰當。

brief, papal :宗座簡函;宗座特許狀;教宗書簡:教宗文告之一,由教廷特殊文書院簽署,並蓋教宗漁人指環印信者 Ring of the Fisherman ,又稱 breve ,詳見 bull, papal 。

brightness :神光:光彩奪目、神采奕奕乃肉身復活後四大奇恩之一,又名 clarity 。其他三奇恩為神速 Agility 、神透 Subtility 、神健 Impassibility (參閱格前十五 42-44 ;若廿 19 )。

brother : (1) 修士:指準備升神父而就讀神、哲學之學生,自願獻身天主,從事聖職工作。 (2) 弟兄;兄弟;輔理修士:指自願獻身天主從事修會教職或庶務工作、而不領受神品的會士;有些修會也稱初學生或望會生為弟兄。 (3) 弟兄:教宗對主教之稱呼。

brotherly love :兄弟之愛;手足之愛:四海之內皆兄弟,每人都是天主的子女,因此世人應彼此相親相愛,對基督徒來說,這兄弟之愛更是基督的誡命。

Buddhism :佛教;佛法:指佛教始祖、印度佛陀 29 歲時出家修行,研究解決人間痛苦、生死之道,他悟出人間充滿痛苦,痛苦來自欲望,滅欲可以完全解決痛苦問題。主張人死後,靈魂經由輪回贖罪,直到修成無欲後,將步入沒有痛苦的涅盤境界,亦即人生回歸「絕對」與「永恆」的最後階段;而進入此境全操之在我,不需神助。

Buddhist :佛教徒;佛教的;佛陀的。

bull, papal :教宗詔書;教宗訓諭:為教宗所頒發的最隆重之文告;通常以「某某主教,天主眾僕之僕」字句開始;如任命主教的文告即是。拉丁語原文為 Bulla ,指鉛封而言。教宗使用的公文程式均為拉丁文,共分五種: (1) 詔書 Bulla 。 (2) 自動詔書 Motu Proprio 。 (3) 通諭 Littera Encyclica 。 (4) 宗座簡函 Brevis 。 (5) 牧函 Littera Pastoralis 。

Bulla ( L. ):詔書。詳見 bull, papal 。

bullarium ( L. ):(教宗)詔書集;(教宗)訓諭集。

burial, ecclesiastical :天主教葬禮:指遵照天主教禮儀所舉行之葬禮。凡已領洗之教友或未領洗之望教者,均可依禮葬于已祝聖過的天主教墓地(又稱聖山),但不禁止火葬(法典 1176 )。裂教者、故意自殺者、公開罪人而未悔改者和被開除教籍者,昔日原則上均不得舉行天主教葬禮,且不能葬於天主教公墓中。最新法典則沒有明文規定,為了維護並提高墓地之神聖性,可透過特別法予以規範(法典 1243 )。

burse : (1) 聖囊:彌撒中置放聖布( corporal )用的布質盒子,現已不採用。 (2) 聖盒:給病人送聖體時盛聖體的小盒。 ( 3 ) 獎學金:修院或大學的獎學金。

buskins :禮襪:舊日主教行大禮彌撒時所穿的襪子。

bussolante :宮廷侍從:為教宗居停處所的守衛,非聖職人員。

B.V.M. :童貞聖母瑪利亞。全文是 Blessed Virgin Mary 。

Byzantine Rite :拜占庭禮:東方禮之一,俗稱希臘禮,通行於近東和東歐;與羅馬禮相對照。歸依天主教者仍保留自己的拜占庭禮:使用發酵餅祝聖聖體、同時領聖體及聖血、用浸水式洗禮、聖職人員可以結婚;美加兩國約有百萬該禮之天主教徒。